校园广告要怎么投放才能让大学生看上你的广告?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广告为什么会让人感到反感。校园广告在大多数大学生用户心中从来就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形象,虽然广告支撑着各种不同商业逻辑的运营,也才有了这么多有趣好玩的视频、内容、APP、网站,但这个几乎让每个用户反感的东西,却恰恰是企业商业化运营下去的基石。那么我们到底是为什么如此讨厌广告?
1、打断了用户当前的计划
我们在视屏网站点开一个视屏的时候,在一开始会有15秒到1分钟的广告。我们在视频网站看视频的目的并不是看广告,而是看各种视频中的内容的,在这时广告的出现让我们增加了时间成本或者变相阻扰了我们的计划。
广告中断了用户顺畅行为体验,而这种顺畅的体验一旦被中断,用户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回到刚刚的愉悦体验中,增加了我们的时间成本。所以用户对这种体验产生反感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的讨厌了广告。
2、对广告有过高预期
我国从古时开始就有轻商的心态,认为无商不奸。其实,在广告当中夸张的表现方式是每个企业在所难免的,但用户在对待广告心态中就会有种“来自母胎”的不信任感。
当然,个别用户讨厌广告的原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所在,例如广告的过度出现、对广告产生审美疲劳、广告的质量过差、广告与用户的需求不匹配等等,但主要还是上面两种原因。
那么,企业在投放校园广告要如何让大学生群体愿意看你的广告内容?
对于企业而言,就算大学生是天生讨厌广告的,企业也不能坐以待毙。根据上述两点原因,企业其实可以在投放校园广告前进行对校园广告的优化,让大学生更愿意看你的广告内容。
1、站在大学生的角度设计校园广告
站在用户的角度做广告,这一点我们已经多次提过,下面我们简单的总结两个要点:
获取用户的共情感
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看过《奇葩说》,而《奇葩说》花式打广告的形式成功引起了众多同类节目的效仿,用户只看到的是广告的段子化、内容化,但马东最厉害的一点是“让广告变得足够坦诚”。
这个环节中很巧妙的是,马东并没有把广告与用户对立起来,而是在用户的角度上去打广告,将广告这件事直接向用户表达。从而将主持人这一角色产生了换位,并产生了与用户的共情。
提供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
无论广告是打断了用户计划,还是有夸张的预期,只要你提供的是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用户就会没那么反感你的广告。
品牌在校园市场中找到目标人群,对有需求的大学生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从投放广告时尽可能的解决需求不对等,而不是强硬地在校园广告中推销自己的产品,因为有价值内容能让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你的广告信息。至于具体什么是有价值的内容?任何有助于大学生进行消费决策、使用产品的内容都是有价值的,具体要根据校园广告的媒介形式和大学生受众情况具体分析。
2、适配场景预期
大学生在浏览内容时对内容都会产生相应的预期,比如说打开微信就是进行社交和浏览朋友圈信息的,打开微博就是看明星和段子的。而企业广告的插入容易让大学生从当前的使用场景中跳出,也正因如此,大学生更能识别出广告并跳过它。
让校园广告的内容融入大学生的使用场景会让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广告内容。
企业投放校园广告的内容以及投放校园广告的形式都要想方设法的去融入大学生浏览内容时的场景,比如:通过校园微博投放校园广告时就适合做些娱乐性的内容,投放校园线下广告时就应该结合校园环境和当下校园中的事件选择对应的内容。
3、制造产品或品牌的价值感
企业除了在校园广告的内容质量上提升价值感外,还有一些运营上的小技巧能让用户更愿意消费你的广告内容,主要思路是制造一种稀缺感,从而引发用户自主关注。
赠品
很多时候,大学生对赠品的关注远远大于产品本身,赠品/中奖这些都属于意外的惊喜,超乎大学生的预期更能让大学生对你的品牌或产品产生记忆点。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管是什么赠品,当我们拿到手上是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所以在校园营销时,聪明的企业会充分利用赠品的包装进行广告宣传。
“VIP”门槛
只有特定的大学生用户,或完成某些“任务”的大学生才能享受某种权益,通过这种“内邀”式的手段增加特殊权益的价值感,这也是在校园市场营销中常用的用户运营手法,只要校园活动的机制设置合理,就会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和传播度。
从校园营销的层面上看,这即是引起大学生群体感兴趣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校园市场的圈层营销。
限量
校园营销中还有一种常见形式,那就是限时、限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限时、限量的校园营销方式还能应用在校园广告中产品的推广文案中,也能让企业产品更具价值感。
通过这类限时、限量的校园广告能够引起大学生群体对品牌或产品的好奇,一旦大学生产生好奇心理,这时候大学生群体看待企业的校园广告就不会以一种推销信息的维度看,而是衍生出以一种知识的获取、好奇心的满足等维度,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大学生群体更加能接受你的校园广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