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大学生消费群体的4种心理助力企业轻取校园市场
现如今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中男生也许愿意花3000元买一双AJ,女生也许愿意花1000元买一套化妆品,但是对于20元一份午餐外卖会觉得格外心疼,朋友圈一晒图声称本月吃土。但过几天某漫展活动来了,又会花费几百上千元买动漫人物手办,自己身上依旧穿淘宝上几十块的衣服。为什么大学生消费行为如此疯狂?是什么原因导致其消费观念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有分析数据表明,人们会花钱直到他们的大脑中处理痛觉的岛叶部分发出“疼痛的信号”,特别是被迫花钱时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所以企业校园营销工作目的就是努力营造轻松的花钱氛围、减轻大学生花钱时心理上的不适。那么企业在进行校园营销时可以应用哪些营销心理学策略?
1. 用校园营销的策略培养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习惯是一个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
在校园市场中也不例外,当大学生习惯了消费一个品牌商品之后,就不会轻易再改变。心理学的解释是当某人习惯某种状态之后,再改变的选择成本就会大大提高(心理上的认知)。
企业在校园营销中可以做一个培养大学生消费习惯养成的营销策略,由浅到深一步一步地给予引导,灌输企业的品牌品质文化。当大学生群体对品牌形成了消费习惯之后,就不会再轻易地做改变。现在互联网上这种培养消费习惯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的,无论是新生的或像支付宝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烧钱换用户,烧钱留用户”目的无非是为了培养用户的消费和使用的习惯。在烧钱的过程中驱动用户使用和消费,持续不断烧一段时间之后,消费者就会像一个被转动的飞轮一样在平台上形成使用和消费的习惯。逐步趋向稳定后,平台后续的投入可以适当降低,前期投入的资金也会很快回流。所以在校园营销中,当企业将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了,后续的校园营销其实不必花费很大的力量就能聚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持续对自己品牌商品的使用与消费。
2. 校园营销中让自己的品牌不可取代
在大学校园中不少女生为了约会描眉擦粉两个小时,口红高跟鞋仙女裙缺一不可,仿佛这些步骤已经是必须的不可无的。
玫瑰钻戒的必需品在爱情认证中彻底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玫瑰般的容颜赞美让每个女孩心花怒放,钻石代表爱情的忠诚永恒,结婚时玫瑰与钻戒变得不可取代,没有了玫瑰与钻戒的爱情似乎是不完整的。
企业的校园营销可以抓住这样的必需品消费心理,努力地让自己的“商品”扮演大学生消费者生活中的必需品,使其产生消费错觉意识,仿佛这种商品是不可或缺的,离开自己的商品之后就无法证明某事某物。不可取代的同时也会形成飞轮效应,让大学生习惯了自己的品牌商品,不会轻易再改变。
3. 校园营销策略妙用鸟笼效应设计配套商品
鸟笼效应的一则小故事。Z先生和Y先生两人打赌,Z先生打赌一定会让Y先生不久后养上一只鸟,Y先生不以为然。于是Z先生送给了Y先生一个精致的鸟笼,Y先生也就随意地把这个精致的鸟笼放在客厅。没想到不久之后Y先生果真养上了鸟。他抱怨道,他3岁的外甥女每次来做客都会问“舅舅的小鸟死掉了吗?什么时候再养一只!”看到可爱的外甥女那满眼的期待和乞求的小眼神,Y先生有点“被迫”养鸟,这也正中了Z先生的圈套。
在校园营销中,企业的营销策略能否让大学生消费群体被“鸟笼”困住,校园营销能否设计生产出“相互配套”的商品,当大学生消费者买了其中的一个商品时,再去购买其中相互配套的商品可能性会大大增加。比方说我们去商场消费是常常会获得一些赠送的相互配套小礼物,或是笔套,或是发带。为了能使用上笔套和发带,我们会选择去购买相互配套的笔和服饰,这就是在校园营销场景中“鸟笼效应”的应用。
4. 校园营销策略迎合大学生的虚荣心理
往往企业在进校园做营销推广时,会过分低估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一件商品市场定价100元,在校园中售价偏偏是卖一个成本价68元。那么是不是商品价格越低,大学生消费群体就越愿意购买呢?凡勃仑效应揭示了人们的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当商品在做好品牌铺垫之后定价不能太低,相反合理地提升价格反而更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大学生消费群体对于商品的心理需求也是一样的,年轻人容易因为放纵和虚荣心的心理需求产生消费。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商品社会,所有的消费都会简化成符号性消费,与之相对的就是,奢侈品成了人们彰显身份。大学生群体中也不例外,什么商品可以体现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品味审美他们就会对其进行消费。即使AJ3000元一双,化妆品1000元一套,仍有无数大学生趋之若鹜。
结语:
现如今互联网渗透大学生消费群体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除了出类拔萃的高端商品,大部分普通商品的竞争都可以说不分伯仲。所以企业校园营销之中,洞悉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心理成为校园营销的制胜关键,掌握好这些心里营销策略助力企业轻取校园市场。